知识分子学佛要切忌两种迷思

发布日期:2024-04-09

字体大小:

◎随佛长老

高明的师父除了传道、授业、解惑之外,对于弟子的缺失也必然瞭若指掌,才能痛下针砭。这次师父送给纽约法友一句弥足珍贵的警语是——聪巧之人,难以入道。对纽约的弟子们可谓如雷灌顶,当头棒喝。

常言道“不是猛龙不过江”,在异乡异地闯荡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如果脑袋不灵光,在这硕士、博士满街跑的大熔炉,要想往上爬难如登天。所以能在此安家落户,又能在各行各业打拼得风生水起,必是算盘拨得哔哔响的聪巧之人。

微信图片_20240409165319.jpg但满心机巧,首先就很难静下心来。许多的知识份子学佛,常着迷于佛学的哲思,而忽略了其实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。如果好逸恶劳,不脚踏实地的在日常生活中实修,体现于待人接物当中,纵使口若悬河,说得天花乱坠,也只是流于知解之徒而已。

另一种聪巧之人学佛,往往将开悟证果视为如博士学位或武林盟主一样,是一种智力、功力上的挑战。

然而,却忘了学佛修道,修的是出世间的道;即使是做入世之事,也必定是依离贪、向于舍的正念相续,否则对道的追求与对世俗名利的贪爱有何区别?这正如习武之人,不仅在武技上要苦练,更要培养武德,才能德艺兼备,渐至出神入化之境。

佛陀教导的 “苦集灭道”的究竟,是苦的止息,是对生命的关怀。

师父提醒大家:修道之人当以憨厚为重——“憨”是质朴不投机取巧,“厚”为宽厚、厚重、包容别人、自利利他。

师父来美讲经说法了七八年,每次在最后一堂课总是告诫大家——经是骨架,血肉得靠自己在心灵的深度与广度上熏习开发。

“人到无求品自高”,师父提到:人的心里一旦生起“必须得到”的念头,对自己、对他人就会琢磨盘算,而无法安住于现在。

见法之人在空间上舍弃了法法个别安立的“我见”,在时间上也不再落入直线型的思考模式,所以总是活在当下;吾等未见法之辈,至少可以学着全然地接受现况,再依着因缘来调整现状,则起码可以减少拉扯的痛,生命是需要淬励而行的。

(来源:《正法之光》部分内容)



 


热点资讯